合创动态

News

搭乘5G快车?技术牛,并不代表能带来多牛的商业价值

2018-06-08
5G将与各个垂直行业深度融合,共同打造未来5G+的时代。在合创资本“VINNODAY预见科技未来趋势论坛”中——

中国商用规模最大的物流仓储自动化公司—快仓创始人杨威
中国最落地的视觉智能驾驶技术公司—MINIEYE创始人刘国清
中国最高速的光传输驱动芯片公司—英思嘉副总经理俞浒
中国国家级新兴战略产业引导基金—国投创合董事总经理宋春
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北大教授刘宏
中国最具技术实力的投资机构—合创资本董事长丁明峰等围绕“5G时代,人工智能的产业应用与发展”产生激烈碰撞,他们不谈愿景,只讲现实遇到的问题,讲脚踏实地的解决方案。
 
本次“先锋对话”由合创资本管理合伙人唐祖佳主持。

当人工智能遇上5G,投资机会在哪里…
宋春 国投创合董事总经理

作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下属的母基金投资平台,管理的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创业引导基金,主要投专注于早中期的创投机构,而创投机构主要投资具有科技含量的企业。

宋春:近几年,在投资领域,人工智能很火。我认为,人工智能要真正落地,需要三个基本条件:足够的数据、足够的运算能力以及不断更新改进的算法。

前两个条件跟5G相关性较大,因为5G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单位面积上的通量更大、容量更大、速度更快,而延迟更小、可接入器件更多、功耗更小。原来通信需要通过基站转,5G则使万物智能互联成为可能。可以说,5G促成了AI更好的实施。那么,从投资的角度,一些基础的核心技术,也是进口替代的机会,比如传感器、芯片,就是可以关注的投资机会。而在5G和AI结合的各种应用场景中,我们最关注的三方面,第一是解决了什么问题,比如人类做不了或者做得不好的事情肯定是刚需;第二是能够提升效率或者降低成本的产业应用;第三则是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的一些在娱乐,家居上的应用场景。
 
让人类不再搬运
杨威 快仓科技创始人

快仓致力于物流AGV机器人集群,为电商做仓储物流整体解决方案。我们希望把行业内最顶级的技术、最前沿的科研成果都集成到产业界,在仓库生根发芽,让人类不再搬运。

一个场景:在中国最大的机器人仓——无锡仓,快仓的1000台AGV集群机器人启用内置仓库地图,找到各个货架专属二维码,有条不紊地将货架驮到分拣人员身旁。以往一个拣货员一天要走六七万步,只能拣货1000多件;在机器人的协作下,一个拣货员一天只需走两三千步,拣货数量却是原来三倍多。

即使已经与菜鸟、邮政、京东、唯品会、百世物流、国药、国电等重量级客户进行了合作,开展了多个商用项目,取得了良好的行业口碑。但杨威依然不满足,杨威说——

AGV机器人目前只能做C类品或B类品分拣,还难以实现更多的业务场景,因为它的环境感知能力还不够强。有限的环境感知能力难以实现人机协作、机机混场作业。所以,我们一直想在我们的机器上加上机器视觉的处理能力,让机器人睁开眼睛。只要机器人能睁开眼睛,哪怕是高度近视的机器人,也能找到非常多的应用场景和商业价值。

我们有个仓拥有上千台机器,未来还会追加,工业无线网根本无法支撑它们之间的相互通信。目前的机器人跨区通信以及跨区协同体验都非常差,但即使这样,客户还是会选择我们产品,为什么?因为机器替人的痛点实在太痛了。这就鞭策我们去找到更好的技术,让每一台机器人都能够在五毫秒、十毫秒的时间范围内实现一次有效控制,包括远程控制。或许只有5G能让全国的机器人同时具备这样的能力。

另外,让每台机器人都能具备机器视觉能力,还需要更强的计算力。目前的嵌入式平台还无法支撑,需要放到云端去运算,如果放到云端去计算,那一千台机器人同时聚集在一个3万平仓库里,同时产生那么大的视频,是否能够有效地保证传输?传到云端,是否能保证有效时间内完成计算,及时把控制信号传给每个机器?或许随着5G的到来,更好的通信、更好的嵌入式平台计算力会让每台机器具备更强的环境感知能力、决策能力,让人类不再搬运。

给汽车装上眼睛
刘国清MINIEYE创始人

MINIEYE致力于基于摄像头的视觉感知基础。通过把摄像头与其他传感器做感知融合,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整体解决方案。MINIEYE的产品是给汽车装上眼睛。

刘国清: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教汽车怎么去自动驾驶,所以,需要大量的场景数据,并把获取到的行为数据、环境感知数据、人的决策数据传到云端。在云端,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强化学习等方法让自动驾驶系统越来越聪明。这就需要车能有效联网。所以,5G对于高层级的自动驾驶必不可少。

从技术角度,我对视觉在自动驾驶的运用充满期待;五年前我是科学家,这五年,我会以“商人”的思维来看待产品,即怎么样才能满足车厂需求。我认为,更健康的自动驾驶演进方式是技术经过比较好的积累,转化为产品,逐步去落地。

目前,前装需求主要集中在Level1-3,摄像头是其中的主力传感器,其中采集的数据对自动驾驶非常有价值。我们今年的目标是部署超过十万台的在途车辆,意味着一年十亿公里的里程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未来做自动驾驶非常有价值,所以,我们的路径是从需求切入,找准车厂两三年的需求,通过产品落地,找到未来自动驾驶的引擎。在我看来,自动驾驶的Level4-5阶段是长久的过程,最快估计是十年,而在现阶段,视觉无疑是最好的一个。从长期来看,人类靠视觉可以解决90%以上的驾驶问题,随着技术的成长,未来视觉也一定还会是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最核心的技术方案。

基础技术拉动5G应用
俞浒 英思嘉副总经理

英思嘉致力于高速光通信芯片。目前光通信技术中核心光器件95%以上都来自国外厂商,导致国内采购价格居高不下,货品供不应求,光器件国产替代成必然趋势。英思嘉产品主要用于骨干传输网、城域网和数据中心的高速光电芯片研发。

俞浒:过去六千年产生的数据可能还不如现在一秒钟产生的数据,这些数据怎么传输?5G将提供足够的带宽。无线端的数据提高,在后端基站传输过程中,光口数量会呈几个数量级提高,所以,我们的芯片的速率已经到100Gbps,甚至400Gbps,因为只有到100Gbps以上才能满足5G产品的基本需求。

光通讯的发展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远远落后于无线通讯。无线通信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无线通讯的调制方式多样,但是光通信行业的NRZ调制方式,沿用了二十年。然后,在5G时代,这种方式将面临挑战,需要做革命性的改变。我们目前正做16QAM和PAM4等更高阶的调制等基础芯片研发工作,芯片射频带宽已经做到毫米波甚至60GHz的集成电路,来保证5G网络的传输。

专家支招:机器人的眼睛如何睁开?

刘宏:物流仓储的搬运机器人能解放人,是刚需。通过视觉系统来感知环境来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的思路非常对,但让每一个机器人都有视觉、都睁开眼睛在现在的技术水平下不现实也不是必须的。上千台机器人相当于上千路的智能监控,不仅数据处理能力跟不上,连存储能力都跟不上。所以,更好的解决方案应该是:第一,充分利用全局视觉,比如把摄像机挂到天花板上去,靠全局视觉来引导机器人,来打造智能空间。第二,让百分之一、二的机器人睁开眼睛,不做搬运只做警察。就跟社会一样,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懂法的,但提供一个法治社会的环境,让大家和睦相处。

杨威:每个人都无法做到十全十美,我们机器人也一样,所以,让每个机器人睁开眼睛,是希望让不同的机器人拥有自己的角色能力。我非常赞同刘宏教授的观点,就是一定不能让每个机器人都是全功能的,但有限范围内,我们还是需要每个机器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末端智能,基本末端智能的机器人才能应对特殊场景的出现,保证整个系统的兼容和稳定性。

唐祖佳:我们今天面临的时代,智能化的需求高速增长,有大量应用场景急需技术去满足。一方面底层的,基础性的,最优架构的技术在等待突破,一方面应用层又需要有最快最高性价比的技术快速进入到市场里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企业,保持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敏感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不同阶段能够不断选择最恰当的技术,满足商业需求,抓住商业机会获得自身成长,才有可能在技术和应用上做好产业化结合,走得更远,赢得真正的未来。

技术牛并不代表能带来显著的商业价值

丁明峰:作为投资机构,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认知变现,我们所有的信息都是企业家传递给我们的。今天的对话让我们看到,无论是仓储机器人,还是自动驾驶,对高速的多点通信、感知能力等需求都非常强烈。我也想提醒大家,对于一个新技术浪潮,人们往往高估短期价值,但同时又严重低估其长期价值。所以,看未来这个问题上,永远不要太自信。技术牛,并不代表能够带来多牛的商业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